当前位置: 主页 > 常见问题 > 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课程大纲

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课程大纲

发表于:2022-12-06 来源:www.chempx.com

化学检验员培训,化学检验员考试化学检验员报名官网,化学检验员怎么考,化学检验员培训机构,化学检验员去哪里报考,化学检验员考试时间,化学检验员培训地点,化学检验员报考资料,化学检验员资格证,化验员资格证考试,化学检验员报考绿色通道

  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

  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文): 分析测试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学分数/学时数:2/30课程类别:专业课面向对象: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先修课程: 化学物料的识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课程开发理念:根据现在分析测试质量保证的技术和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的现状,结合现有的最新的技术文件,认可规则及标准编写。课程内容与要求:了解质量保证技术(特别是不确定度计算、质量控制图的应用),基本掌握计量基础知识,了解标准化知识,了解实验室认可、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等基础知识。知识目标: 掌握准确度精密度知识,了解不确定度的计算,了解质量保证内部技术和外部技术,特别是质量控制图的应用。了解计量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标准化基础知识,了解标准的编制,了解实验室认可要求程序,基本了解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了解计量认证的要求程序等。能力目标: 不确定度的计算、质量控制图的应用、标准的编制、实验室认可要求程序、计量认证的要求程序等素质目标: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学习实验室分析测试质量保证的技术。

  《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

  总学时数:42

  学 分 数:2.5

  适用专业:工业分析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

  《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课程是我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该课程是在对化工行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结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的拓展该专业学生的分析测试质量保证能力,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分析测试岗位拓展能力,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的理念。

  与企业(扬农集团、扬州市计量所等)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享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在本课程设计中,校企共同确定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理论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共同确定学习情境,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排序、教学方法的探讨及考核标准的制定,从而确保了课程整体设计更好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对抗性。

  在课程设计中,首先是按照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把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于特定的发展情景及实训任务、项目中;其次是引导学生树立协调、合作的观念和竞争意识,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利用在校学得的知识和经验,为提高分析检验质量保证做出贡献;再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运用学习迁移理论,科学选择教学媒介,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做到爱学、会学、会用,以全面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效。

  将“为就业服务”的理念融入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中,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了课程的职业性要求,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作好准备。

  2、课程设计的思路。

  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工作。我们组织团队教师对扬农集团、扬州石化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进行调研,通过组织教学专家、专业教师、企业管理一线人员进行分析,制订适合于本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并符合国家职业能力标准要求的岗位能力标准,进而制定相应的课程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跟踪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最新版本,并把相关的内容编入教材,引导学生关心最新的行业发展动向,了解国家在分析检验方面的最新文件。

  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把课程学习内容与分析检验质量保证的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工作项目,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动态学习。教学全过程贯彻做中教、做中学的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互动的学习环境条件下学习。

  根据课程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采用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建立并提供网络化学习辅导等在内的立体化教学资源,通过项目进度和任务完成度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全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必要的学习反馈意见。同时,每个学生在课程技术之后都要完成课程总结报告,并对课程建设和教学组织过程提出意见。

  建立了权重考核、过程考核的考核体系。通过监控任务完成进度和任务完成程度,从不同的侧面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改变过去单一考核理论掌握程度的传统方式。

  3、课程设计与实施要注重工学结合。

  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认真研究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工作过程(任务) 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彰显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并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按工作过程(任务)将各项能力分解为形成这些能力的应用 知识和对应的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项目,统筹考虑选取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任务等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培养,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达到职业标准操作规范。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

  三、课程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分析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内容,掌握准确度和精密度计算。了解不确定度的基本计算,了解标准物质的应用,了解分析测试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了解抽样的基本方法。

  2.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了解量值传递量值溯源的基本内容,掌握计量检定的基本内容,了解计量标准考核的基本内容。

  3.掌握标准化法规内容,了解标准制定的原则和程序,掌握试验方法标准制定的方法,了解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的步骤,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4.了解认证认可的基本概念,掌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了解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工作的步骤,掌握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的内容,了解实验室认可和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准则,了解实验室认可的程序要求。

  (二)能力目标

  1.能判断分析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会计算相关和偏差;能根据不同情形判断离群值并进行处理,会进行不同样本之间显著性检验;能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能运用质量控制图进行内部质量控制;能进行样品的取样并进行样品质量评价;

  2.能进行计量器具的分类并进行相关的检定;

  3.能进行企业标准的编写;

  4.能进行计量认证的准备工作,会编写质量体系文件,能进行计量认证的准备工作;

  5.能做好实验室认可和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准备工作。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相关问题的能力;

  2.养成学生对分析检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对分析检验全过程的监控能力;

  3.培养学生对遇到的分析检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

  4.养成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严谨认真的意识。

  5.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敬业精神。

  四、先修课程

  《化学及生物物料识用》 《化学分析》

  五、内容标准

  情境一 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

  【教学目标】

  了解:分析测试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不确定度的基本计算,标准物质的应用,抽样的基本方法

  理解:分析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离群值并进行处理

  掌握: 准确度和精密度计算,进行不同样本之间显著性检验,分析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内容,质量控制图进行内部质量控制,样品的取样,样品质量评价,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教学内容】

  任务一 分析质量保证概述

  1、分析质量保证的目的和内容

  2、质量保证在分析测试中的意义

  3、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体系

  任务二 分析测试质量的标准

  1、测量准确度与测量误差

  2、精密度与偏差

  任务三 离群值的检验与数据样本之间显著性检验

  1、离群值概述

  2、已知标准差情形离群值的判断规则

  3、未知标准差情形离群值的判断规则(限定检出离群值的个数不超过1)

  4、未知标准差情形离群值的判断规则(限定检出离群值的个数大于1)

  5、数据样本之间显著性检验

  任务四 测量不确定度

  1、测量不确定度概述

  2、不确定度的评定及合成步骤

  3、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贝塞尔法

  4、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6、不确定度的表达

  任务五 分析测试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的内容

  2、质量控制的基本要素

  3、标准物质

  4、分析测试过程的质量控制

  5、内部质量控制(IQC)与外部质量控制

  任务六 分析测试质量评定技术

  1、内部质量评定技术

  2、外部质量评定技术

  任务七 样品的质量保证

  1、抽样的重要性

  2、取样方式和样品类型

  3、样品的质量评价

  【重点难点】

  重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质量控制图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难点:离群值并进行处理,不同样本之间显著性检验,抽样的基本方法

  【学时分配】 12 课时

  情境二 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检定

  【教学目标】

  了解: 量值传递量值溯源的基本内容,计量标准考核,计量标准考核的基本内容

  理解:计量法规,计量器具的分类,法定计量单位的组成

  掌握: 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计量检定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任务一 计量概述

  1、计量和计量法

  2、计量器具其及分类

  任务二 法定计量单位

  1、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2、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

  任务三 量值传递、量值溯源与计量检定

  1、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

  2、计量检定

  3、计量标准考核

  【重点难点】

  重点: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计量检定

  难点:计量标准考核

  【学时分配】 4 课时

  情境三 标准化工作与标准的编写

  【教学目标】

  了解:标准制定的原则和程序,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的步骤,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理解:标准的分类分级,标准化法规内容

  掌握:试验方法标准制定的方法,企业标准的编写

  【教学内容】

  任务一 标准化与标准化法规

  1、标准与标准化概述

  2、标准的分类和标准体系

  3、标准化法规

  任务二 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1、制定标准的原则和程序

  2、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3、企业标准化

  任务三 质量管理标准化

  1、质量与标准化

  2、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重点难点】

  重点:试验方法标准制定的方法

  难点:企业标准的编写

  【学时分配】 3 课时

  情境四 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及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证

  【教学目标】

  了解:认证认可的基本概念,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工作的步骤,实验室认可和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准则,实验室认可的程序要求。

  理解: 计量认证的准备工作,实验室认可和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准备工作

  掌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的内容

  【教学内容】

  任务一 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概述

  1、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作用和意义

  2、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标志

  3、认可认证基本术语

  任务二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

  1、质量体系(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体系文件及其特点

  3、质量体系文件的层次和编写原则

  4、作业指导书和实验室记录文件的制订

  任务三质量手册

  1、质量手册的作用

  2、质量手册的编写

  任务四 程序文件的编写

  1、程序文件的作用

  2、程序文件的格式和内容

  任务五 计量认证的评审

  1、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评审准则

  2、评审前的工作

  3、计量认证现场评审

  任务六 实验室认可与资质认定

  1、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概述

  2、质量管理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3、实验室认可准则和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解析

  4、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5、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准备工作

  6、实验室认可程序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实验室认可的程序要求

  难点:实验室认可和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准备工作

  【学时分配】 9 课时

  六、教学学时分配

  序号情境(或任务)名称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1情境一 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12

  2情境二 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检定4

  3情境三 标准化工作与标准的编写3

  4情境四 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及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证9

  5练习2

  合 计30

  30

  七、实施建议

  1、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在教学课程中,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按递进关系和难度级别进行授课,以确保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采用情境化教学,以工程任务为驱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采用现场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活跃课程气氛,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教学,增强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实践操作部分以教师讲解和演示为辅,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为主。

  3、教学资源的利用

  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针对教学需要,开发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资源。

  使用教材:自编 《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

  网站及标准

  八、教学评价建议

  1、考核性质

  本课程为考查课目。

  2、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方式考核,试卷中各学习情境中知识点的分值分配与课时分配相对应。试卷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基本知识点占80%,难点占20%。

  2、教学过程评价

  通过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度和任务的完成质量、平时出勤情况相结合。

  3、课程成绩形成方式

  成绩采用百分制,以数字形式表示,成绩由四部分组成:

  ①平时出勤占20%

  ②课堂学习参与度占20%;

  ③平时作业20%;

  ④期末考试占40%。

  《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课程教学指导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是在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通过分析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职业工作岗位群与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形成职业行动领域的基础上确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在第三或五学期开设,2学分,共30课时。

  《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以分析检验质量保证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培养工业分析技术人员的从业基础技能和基本素质。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化学物料的识用、化学分析。《分析检验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是学生从事分析测试工作岗位的专业课程。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要掌握从事分析测试质量保证工作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主要任务是开拓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涉及分析测试质量保证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的理念。

  与企业(扬农集团、扬州市计量所等)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享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在本课程设计中,校企共同确定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理论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共同确定学习情境,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排序、教学方法的探讨及考核标准的制定,从而确保了课程整体设计更好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对抗性。

  在课程设计中,首先是按照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把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于特定的发展情景及实训任务、项目中;其次是引导学生树立协调、合作的观念和竞争意识,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利用在校学得的知识和经验,为提高分析检验质量保证做出贡献;再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运用学习迁移理论,科学选择教学媒介,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做到爱学、会学、会用,以全面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效。

  将“为就业服务”的理念融入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中,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了课程的职业性要求,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作好准备。

  2、课程设计的思路。

  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工作。我们组织团队教师对扬农集团、扬州石化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进行调研,通过组织教学专家、专业教师、企业管理一线人员进行分析,制订适合于本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并符合国家职业能力标准要求的岗位能力标准,进而制定相应的课程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跟踪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最新版本,并把相关的内容编入教材,引导学生关心最新的行业发展动向,了解国家在分析检验质量保证方面的最新文件。

  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把课程学习内容与分析检验质量保证的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工作项目,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动态学习。教学全过程贯彻做中教、做中学的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互动的学习环境条件下学习。

  根据课程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采用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建立并提供网络化学习辅导等在内的立体化教学资源,通过项目进度和任务完成度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全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必要的学习反馈意见。同时,每个学生在课程技术之后都要完成课程总结报告,并对课程建设和教学组织过程提出意见。

  建立了权重考核、过程考核的考核体系。通过监控任务完成进度和任务完成程度,从不同的侧面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改变过去单一考核理论掌握程度的传统方式。

  3、课程设计与实施要注重工学结合。

  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认真研究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工作过程(任务) 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彰显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并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按工作过程(任务)将各项能力分解为形成这些能力的应用 知识和对应的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项目,统筹考虑选取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任务等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培养,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达到职业标准操作规范。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

  三、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在对工业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经课程专家和实践专家认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这样的安排:精心设计了4个学习情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边学边做。在具体学习情境的安排上,挑选出4个学习情境涵盖了分析测试质量保证的大部分的对象,计量检定、质量控制、分析检验方法的验证、不确定度评定、企业标准编写、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等,具有一定代表性。

  四、学习情境设计

  情境(或任务)名称总课时实践课时

  情境一 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12

  情境二 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检定4

  情境三 标准化工作与标准的编写3

  情境四 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及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证9

  练习2

  合计30

  五、学习方法及组织形式

  学习方法:结合学习中遇到的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对照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在网络中找出相似的内容进行学习。前往各类分析实验室参观交流。

  课程考核方式: (列出课程考核项目,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论文、 闭卷笔试、开卷笔试等); 考勤、课堂表现、课程实践作品。 2、成绩比例:(列出各个考核项目所占成绩比例,如考勤(10%)、课堂 表现(10%)、作业(20%)、期末开卷笔试(60%)等) 考勤(10%)、课堂表现(10%)、课程实践作品(80%).

  本课程依据实际国家有关标准和法规作为课程内容体系,以项目导向为主要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学业与职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针对具体的工作,从教学流程和形式上体现 “学习 ”和“工作 ”的紧密结合。通过这样的角色转换增加责任心,为学生的职业生涯作好准备。

  教学中通过不同的质量保证对象,通过项目实施与考核强化质量保证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具体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始终将能力培养放在中心位置,打破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开展以工作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训练及考核。

  六、教学实践条件

  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

  七、授课对象要求

  本课程是面对专业二、三年级学生开设,本课程在教学中涉及前期课程有:《化学分析》、《化学物料的识用》等。

  八、参考教材

  1、自编《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教材

  2、自编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