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检验员证书考试简答题库
1. 简述化学检验中系统误差的特点及消除方法
答案:系统误差具有重复性、单向性、可测性特点。消除方法包括:校准仪器、空白试验扣除试剂杂质影响、采用标准方法对照试验、提高分析人员操作水平减少操作误差。
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火焰原子化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答案:主要由雾化器(将试液雾化成细小雾滴)、预混合室(使雾滴与燃气、助燃气均匀混合,除去大颗粒雾滴)、燃烧器(产生火焰,使雾滴干燥、蒸发、原子化)组成。
3.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分离原理
答案:基于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亲和力等性质差异,当流动相携带样品通过色谱柱时,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分配,从而实现分离,再由检测器检测。
4.化学检验实验室三级水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如何制备?
答案: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实验、玻璃器皿的初步洗涤等。制备方法包括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通过去除水中大部分杂质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获得。
5.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哪两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案:①直接配制法:适用于基准物质,如K₂Cr₂O₇,可准确称量后溶解定容。②间接配制法:适用于非基准物质(如NaOH、HCl),先配成近似浓度,再用基准物质标定
6.气相色谱分析中,如何选择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答案:载气种类选择需考虑检测器类型(如FID常用N₂,TCD常用H₂或He以提高灵敏度);流速选择需兼顾分离效率和分析时间,一般通过实验优化,较低流速利于分离,过高会降低柱效。
7.什么是空白试验?在化学检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空白试验是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与测定试样相同的条件和步骤进行的试验。作用是扣除试剂、蒸馏水、器皿等引入的杂质所导致的误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性。
8.简述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的原理
答案:在pH=10的氨 - 氯化铵缓冲溶液中,以铬黑T为指示剂,EDTA与水中Ca²⁺、Mg²⁺形成稳定络合物。滴定前,铬黑T与Ca²⁺、Mg²⁺络合显酒红色;滴加EDTA时,其优先与游离离子络合,终点时夺取铬黑T - 金属络合物中的金属离子,使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
9.化学检验中,如何减少随机误差?
答案:①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平均值;②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减少环境波动影响;③提高分析人员操作熟练程度,保证操作一致性;④使用精度更高的仪器设备。
10.分光光度法中,朗伯 - 比尔定律的表达式是什么?各参数含义是什么?
答案:表达式为A=εcl。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与物质性质、波长有关);c为溶液浓度(mol/L);l为液层厚度(cm),该定律描述了吸光度与浓度、液层厚度的定量关系。
11.电位滴定法确定终点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①E - V曲线法:绘制电位(E) - 滴定体积(V)曲线,曲线拐点即为终点;②ΔE/ΔV - V曲线法:计算一阶微商,绘制ΔE/ΔV - V曲线,峰值对应终点;③Δ²E/ΔV² - V曲线法:计算二阶微商,Δ²E/ΔV²=0处为终点。
12.化学试剂的等级分为哪几类?实验室常用的分析纯试剂属于哪一级别?
答案:化学试剂分为优级纯(GR,绿色标签)、分析纯(AR,红色标签)、化学纯(CP,蓝色标签)、实验试剂(LR)等。分析纯试剂主成分含量高,杂质少,适用于一般分析及科研工作。
13.简述重量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答案:①试样称取:准确称量样品;②溶解:将样品用适当溶剂溶解;③沉淀:加入沉淀剂使被测组分生成沉淀;④过滤、洗涤:分离沉淀并洗净表面杂质;⑤干燥或灼烧:去除沉淀中水分或挥发性物质;⑥称量:称取沉淀质量,计算含量。
14.气相色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答案:①载气系统:提供稳定流速的载气;②进样系统:将样品引入气化室并快速气化;③色谱柱:分离混合物;④检测系统:将组分浓度转化为电信号;⑤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记录信号并计算结果。
15.化学检验原始记录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①样品信息(名称、编号、来源);②检测项目、方法;③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④检测数据(原始读数、计算过程);⑤环境条件(温度、湿度);⑥检测人员、复核人员签名;⑦检测日期。
16.简述碘量法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答案:分为直接碘量法(碘的氧化性,用于测定强还原剂,如S²⁻、SO₃²⁻)和间接碘量法(碘离子的还原性,先与氧化剂反应生成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用于测定氧化性物质,如KMnO₄、Cu²⁺)。
17.实验室发生强酸强碱溅洒事故时,应如何应急处理?
答案:①强酸溅洒: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3% - 5%的NaHCO₃溶液中和;②强碱溅洒: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2% - 3%的硼酸溶液中和;严重时就医。
18.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判断样品中存在某元素?
答案:依据是每种元素的原子受激发后发射特征谱线。当样品光谱中出现某元素的灵敏线(如253.65nm为Hg的灵敏线),且与标准谱图中该元素谱线位置一致时,可判断样品中存在该元素。
19.简述比色分析中选择显色剂的原则
答案:①选择性好,只与待测组分显色;②灵敏度高,生成的有色物质吸光系数大;③稳定性强,有色产物在一定时间内不分解;④显色反应生成的产物与试剂颜色差异明显,便于观察和测定。
20.化学检验中,如何对新购置的玻璃器皿进行洗涤和校准?
答案:洗涤: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铬酸洗液浸泡,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校准:采用衡量法,准确称取一定温度下玻璃器皿容纳或放出纯水的质量,根据水的密度计算实际容积,与标称容积对比,误差超出允许范围需校正。